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胰岛素分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临床综合征,多年来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中国人群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等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大幅度增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引起的高致死、致残已经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并发症。
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赵志刚教授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以远侧对称性神经病变为主要表现,可表现为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痛觉过敏、肌无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约30%,50%的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必定将发展成为神经病变。
赵志刚教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南》指出,神经损伤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亚临床阶段就已出现,应重视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以使早期神经病变恢复正常。DPN的治疗目标是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及缓解疼痛等,即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血糖控制
细胞内过多的葡萄糖会激活细胞内一个或多个代谢葡萄糖的通路,因此长期的高糖致包括DPN在内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控制高血糖是防DPN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到达标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抗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机体在高糖、缺血、缺氧等损伤因素作用下,体内产生的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ROS)过多或清除减少导致的组织损伤。
班廷奖(该奖是美国糖尿病学会科学年会的最高科学奖项,是以胰岛素发现者之一,加拿大生理学家、外科医师班廷命名)得主Brownlee提出了糖尿病并发症的统一机制学说,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多元醇途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途径、蛋白激酶C(PKC)途径和氨基己糖途径均是高糖环境下线粒体呼吸链中氧自由基生成过多的结果。说明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进展
2020年,《Journal of Diabetes & Metabolic Disorders》(糖尿病与代谢)杂志,发表了巴西学者的临床试验成果。该研究指出tDCS可改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身体健康。
该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试验的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Active-tDCS)和对照组(Sham-tDCS)。试验组采用阳极电极放置在C3上以刺激运动皮层(M1),阴极电极放置在对侧眶上区(Fp2)上的方案,电流强度为2mA,每次20分钟;对照组采用同样的设备,但仅在前30秒起作用。
试验结果如上图所示,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此表可以评价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检查,在试验结束后第一周、第二周的测试中,测试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TUG(用于评估敏捷性、速度、力量和平衡能力)测试、6MWT(用于评估心肺功能)测试中,试验组成绩在治疗结束第一周、第二周的测试中,也均优于对照组。
这是一项II期临床试验,通过五次tDCS治疗,患者身体健康、身体疼痛、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因此,tDCS已被证明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身体素质。
欢迎糖友添加作者微信(jinbozhihui1)交流学习。
参考资料
樊实真, 赵志刚. 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药物治疗进展[J]. 药品评价, 2013(17):5.
Ferreira G, Silva-Filho E, de Oliveira A, et 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a pilot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Diabetes & Metabolic Disorders, 2020, 19: 327-335.